喜歡古典音樂的你~~~

2009111410:00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1812》序曲的創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寫的《1812》序曲,全名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

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應他的老師尼古拉‧魯賓斯坦之請而作,目的是慶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戰爭中被戰火焚毀(另一說是此曲為莫斯科藝術工業博覽會而寫)。

1812》序曲的內容

1812年,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入侵俄國,企圖在短時間內殲滅俄軍,佔領莫斯科,並迫使俄國投降。戰爭開始時,拿破崙軍隊在數量佔優勢的情況下,俄軍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國迫近莫斯科,俄軍司令庫圖佐夫採取堅壁清野,燒毀糧草的戰略,並撤退居民,率軍暫時撤離莫斯科。拿破崙在佔領莫斯科一個月後,仍無法迫使俄國投降,反而令自己孤軍陷入重圍,於是下令撤離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崙軍隊不能適應俄國嚴酷的冬天,加上飢餓和俄軍的反擊,終致潰敗。拿破崙入侵俄國時多達六十萬的的部隊大部分被殲滅,最後只剩下不足萬人逃出俄國國境。

1812年》序曲是根據上述史實寫成的一部管弦樂作品。柴可夫斯基在這首序曲中層次分明地敘述了1812年的這一事件,包括俄羅斯人民原來的和平生活和隨後發生的不安和騷亂,俄法兩軍的會戰,以及最後俄國擊潰法軍,俄羅斯人民慶祝勝利的狂歡情景等。 

分析《1812》序曲

下面所說甚麼時候聽到某些樂器,在聆聽時發覺時間可能早了或晚了出現,也許只是我們聽的版本不同而已。管弦樂團排位圖,用來了解樂器的定位。


 

樂曲從一段遼闊的慢引子開始: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個聲部的方式(每個聲部兩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贊美詩《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灣譯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詳的步伐象徵著俄羅斯人民和平與安寧的生活。到了(118)左右,這個主題加入木管樂器,音響莊嚴、宏偉而有力。

緊張的氣氛在增長著,隨著(153)左右的一聲定音鼓,你會聽到低聲部出現一種驚惶不安的節奏,它帶來騷亂而激動的情緒,象徵法軍的入侵已打破俄羅斯人民安寧的生活。這時你可以聽到一個音調柔和動人、如泣如訴的主題在雙簧管、長笛、單簧管和大管(246)聲部輪流傳遞。(253)和(301)左右,你會聽到鼓鈸對擊的聲音,音樂的速度開始不斷地加快,音響也不斷地增強,音樂進入一個小高潮。

在(312)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緒被一個描繪徵集俄羅斯軍隊的插段所代替,你會聽到急促的軍鼓聲(326),在小軍鼓背景的襯托下,木管樂器和法國號奏出一個號召性的合奏主題,這個主題經過幾次反復,隨後是一個短暫的休止(425)左右,音樂轉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這時的音樂和前一段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時音樂的速度極快,開始描寫兩軍決戰的場面,從這主題特意加強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彿可以聽到劍擊聲和馬蹄聲似的。當這個主題逐漸遍傳整個樂隊並發展到最高潮時,在(502)左右你會聽到擊鼓聲,到了(508)左右,法國號和短號相繼奏出《馬賽曲》,它的反復呈現用以作為法國軍隊侵入俄國的象徵。

兩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錯後逐漸舒緩下來(604),接著出現的是同《馬賽曲》主題相異的兩個俄羅斯風格主題。(620)出現一支流暢、遼闊的俄羅斯民歌,訴說著俄羅斯人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以及他們不畏強暴、準備給予來犯的敵人迎頭痛擊的決心。留意這時樂團打三角鐵的聲音,你應該聽到足夠的泛音。

另一個在(735)出現的主題是俄羅斯婚禮歌曲《在大門旁》,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奏出,具有一種熱情的特性,在(753)左右你會聽到鈴鼓的聲音,它應該是澄清的。這段曲充分表現出俄羅斯人民即使在危難時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氣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羅斯旋律一樣,舒緩了緊張的戰鬥情緒。

隨後一段(836)又是會戰場面的描繪,音樂顯示新一輪的搏鬥,銅管樂器和弦樂器錯綜交織,打擊樂器象徵刀光劍影的搏鬥,(908)開始,你會聽到多次擊鼓和擊鈸的聲音,而《馬賽曲》在後期會漸次減弱並逐漸消失,它的片斷只是加快了速度,時斷時續,後來在低音弦樂器的陰沉音調襯托下轉入低音區(大管、低音長號和大號)。

1006)又出現我們熟知的兩個俄羅斯風格的主題,留意三角鐵的聲音。這段再一次強調俄羅斯人民對入侵的敵人的勝利。(1052)左右你會再聽到熟悉的俄羅斯民歌。緊接在《馬賽曲》(1113)主題之後,樂聲的速度加快和加強,到了(1147)出現第一聲炮響,接連出現五下炮聲,音樂轉入暴風驟雨般的下行樂句,至(1236)停止,描繪最後的搏鬥和敵軍的潰逃,形象鮮明、逼真。

1237)左右,進入樂曲的尾聲,從引子的贊美歌調主題開始,這時候,整個樂隊和臨時添加進來的管樂隊以雷霆萬鈞之勢莊嚴而宏偉地奏出,你會聽到加入來的鐘聲,由於結合著管鐘的特別新穎的色彩,顯得更加威武堂堂,成為一首輝煌的勝利頌歌,象徵著鬥爭的光榮結局。但是這首贊美詩的有力陳述屢次被會戰主題的一些急速的樂句所打斷(1340),這些音階式樂句的重現,使人們又回想起過去同敵人的搏鬥。

最後,一個莊重而有力的主題響起來了,這就是格林卡的歌劇《伊凡‧蘇薩寧》的終場合唱《光榮頌》的主題,(1352)左右,配合十一響炮聲和教堂響起的鐘聲,它是俄羅斯人民最後勝利的宣告,整個樂曲就以這凱旋的歡樂頌歌作為結束。

1812 序曲 Part 1


1812 序曲 Part 2

1812 序曲多種版本真實炮聲實況影片

1812 序曲 2007年10月20日陸上自衛隊朝霞訓練場にて 58式105mm榴弾砲(M2A-1) 炮聲實況








2009 世運落成音樂會
Overture 1812, Tchaikovsky 當天佑沙皇打敗了馬賽曲,煙火取代了加農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