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音樂大師~PAUL MAURIAT 波爾.瑪麗亞

2010062810:00
     
 

Paul Mauriat(波爾瑪麗亞)大樂團,在台灣30歲以上的人們大概都曾經聽過Paul Mauriat的作品,甚至於許多50歲以上的人都是Paul Mauriat的Fans,而就算不知道Paul Mauriat的人們,也多多少少在廣告片、電台或音響專門店聽過他的音樂。

Paul Mauriat 在台灣唱片公司譯為波爾瑪麗亞,他1925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馬賽,因為家中有音樂的環境,所以從小就經歷音樂的洗禮,後來他畢業於馬賽音樂學院,有著完整的古典音樂基礎,當然這也加深了後來他的創作功力。

Paul Mauriat剛開始的音樂生涯是組織樂團在歐洲各地夜總會表演,這些表演需要扎實的技巧與具備爵士樂的編曲風格,這樣的歷練讓他更加對樂團的編曲產生興趣,後來法國A&R 唱片公司請他為公司旗下歌星的唱片擔任編曲伴奏,就開始了他作曲及幫流行唱片製作配樂編曲的工作,也讓歐洲大眾見識到他的編曲功力,然而除了編曲外,Paul Mauriat的作曲功力更是了得,1963年他和Franck Pourcel及Raymond Lefevre兩位法國音樂巨匠合寫了一首以Del Roma的筆名所發表的曲子"I Will Follow Him",當時由歌手Little Peggy March唱紅,亦曾奪得單曲排行冠軍,90年代琥碧戈伯所主演的賣座電影修女也瘋狂也用這首歌當主題曲,又再度紅透半邊天。

1965年Paul Mauriat成立了自己所屬的輕音樂團、並在1967年以一首歐洲電台的流行歌曲Love is Blue所改編而成的樂團演奏樂,一砲而紅成為全球知名的音樂指揮家與編曲家,雖然在1960年代堪稱是大型管弦樂輕音樂團(easy listening orchestra)流行的年代,當時包括Mantovani、Franck Pourcel、Raymond Lefevre、James Last等都已經是世界知名,但是Paul Mauriat因為編曲特色與選曲顯得特別突出,他的編曲手法將傳統管弦樂團與流行樂器充分地結合,並運用大量的打擊樂器,所以他的音樂聽眾族群分布最廣,而且改編重心放在全球各地的流行音樂,也讓他的唱片能夠一直跟著流行走,此外他在唱片的錄音技術上也特別鑽研,因此他的唱片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本)一直都被拿來作為音響的測試片。

多年來Paul Mauriat一直是深受世界樂迷所喜愛的著名指揮家與編曲家,在日本他作的許多曲子都成為音樂課程的教材,而且在1970年代迪斯可開始流行後,大型輕音樂團與管弦樂團的流行開始式微,1960年代百家爭鳴的大樂團時代邁向結束,演奏樂轉向標榜與包裝器樂演奏家個人魅力的時代,Richard Claydement(里查克萊德門)就是在這個年代竄起,在這樣環境下後來能夠存活的輕音樂團只剩下被稱為世界三大的Raymond Lefevre、James Last與Paul Mauriat,其中同屬法國樂團的Raymond Lefevre以清新雅致的曲風取勝,而德國的James Last則以多樣曲風將管樂、弦樂、人聲合唱、重視節奏感等重新組合的創意曲風取勝,而Paul Mauriat則普遍認為曲風最為華麗、在流行的編曲內含有淡淡的古典風。

Paul Mauriat於2006年11月3日在法國南部Perpignan過世,享年81歲,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大師,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及個人魅力,為我們流下了許多美好的音樂,而Raymond Lefevre也在2008年夏天過世(1929-2008),歐洲的三大輕音樂團領導者現在大概只剩下80歲的James Last。

Paul Mauriat大樂團從1965年到2002年,所出的唱片不盡其數,許多都已經成為輕音樂的經典,而他巡迴世界各地表演,也分別改編演奏了許多各地的音樂,他在1982、1985、1986年曾經三度來台灣舉辦演奏會,並曾經演奏過許多台灣的歌曲如橄欖樹、只有分離、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等等,當然我認為改編演奏得最好的反而是1990年的望春風,他將鄧雨賢這首曲子的精隨完全重組出來,也許世界三大樂團中,就屬Paul Mauriat最能抓到東方音樂與流行編曲的組合點吧!這也難怪日本人會對他這麼喜愛的緣故吧!

 
  介紹文引用至